<>走过回廊的拐角时,婵儿带着几分神秘和恐惧的神色看着连玉,悄悄地问:“你爹爹真的要租我们家的旧宅院?”连玉看着婵儿古怪的神情大为不解:“嗯,是宋爷爷让我爹爹租的,说这是他从前的老宅院,后来卖给你家了,如今,你们搬了新家,这老宅院就空起来,所以,他写信给你爹爹,让你爹爹把它租给我们家,我爹爹预备租来开馆教书,且那儿离闻道书院只有一墙之隔,爹爹想把弟弟送去那里发蒙呢!”
“连玉,有件事,我想告诉你,可是,又怕我爹爹……”婵儿看着连玉的眼睛,吞吞吐吐的:“可你,又是我的好朋友,怎么办呢?”
“婵儿,好朋友就应该开诚布公,不是吗?我不告诉你爹爹,他就不会知道。”
连玉看着婵儿那带着几分惊恐的脸色,觉得她肯定知晓关于那座老宅院的秘密,为着爹爹和一家人的安全,她不得不从婵儿嘴里套出点东西来。
“那……咱们拉钩!”婵儿伸出小指。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连玉伸出自己的小指,勾在婵儿的小指上。
“那宅院不干净……我也是无意听我们家的丫鬟丁香说的。
”婵儿将嘴巴凑近连玉的耳朵,悄悄地说,她嘴巴呼出的热气,弄得连玉的耳根痒痒的。
这时,连云开和孙千总无意回头看了她们一眼,见两个小孩无比亲密,不由得会心一笑。
“不干净?哈哈……那有什么?时间长了,自然落满了灰尘,我们自己打扫打扫就干净了嘛!”
连玉很不以为然,觉得她这是千总小姐的大惊小怪!
“不是你说的这种‘不干净’,而是……而是……它里面有脏东西!”
婵儿说完自己捂住了嘴巴,似乎生怕有什么东西在跟踪她,能随时听到她的话。
“那不都一样吗?总之,脏了我们打扫干净就是了嘛!”连玉很不解地看着婵儿,不明白她为何这样一副惊恐表情。
“哎呀,不干净就是……它闹鬼!”婵儿一着急就干脆直接说出来了。
“啊……”连玉也呆住了,嘴巴长成圆圆的“o”字型,好久才失神地说:“我爹爹他还不知道……”
“连玉,你答应过我的,刚才咱们还拉了勾,你不能告诉我爹爹,也……也不能告诉你爹爹,因为,他会告诉我爹爹的。我爹爹要是知道了,他会责罚丁香的,我爹爹平时最憎恶这些嚼舌根、传播谣言的人,说谁敢违背他定下的家规,他就会割掉谁的舌头。我爹爹的脾气我知道,他说到做到的!”婵儿看到连玉的表情,似乎为他爹爹担心,着急了。
“婵儿,放心吧,从小爹爹就告诉我,‘子不语:怪力乱神’,我不信这个。你倒是详细说说看,怎么个‘闹鬼’法?没准就是小偷在装神弄鬼呢!”
连玉虽然年纪小,然而聪明好学,这些年跟着宋爷爷,见识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宋爷爷那种叛道离经的思维也传给了她,思维敏捷,有时候竟然不像个六岁的孩子,而是像个小大人。
“不会……丁香说,那日她跟宋妈一起去打扫院子,收工比较晚,就听见中厅里传出女人的哭泣声,她们点着灯想去看看,却看到长长的影子,还有长长的指甲,她们吓得撒腿就跑……回来,竟然吓病了,却不敢说。”
婵儿复述丁香的鬼故事的时候,不禁打了个寒颤,连玉看着她惊恐的眼神,忽然也不安起来,感觉浑身起鸡皮疙瘩:该不该告诉爹爹呢?
掌灯时分,孙家开饭了。
一张大圆桌在中厅,是男人们在喝酒,孙千总将他的内兄以及数名心腹手下请来作陪;一小圆桌放在偏厅,围坐着连玉、婵儿、萧文雄、连云,还有一旁侍奉的丁香,菜品与大圆桌一模一样。
这晚宴实在是太丰盛了!
火锅两品,为八宝奶猪火锅,酱炖羊肉火锅,汆鱼脯,煨鹌鹑,酱板鸭、剥壳蒸蟹,鸡丝烟笋,油炸小黄鱼,栗子炒鸡、杏酪,三层玉带糕,桂花栗子糕……
连玉和连云看直了眼,打生下来她们就没有看见过这么丰盛的晚餐,连云眼睛盯着那剥壳蒸蟹和油炸小黄鱼,狠狠地吞咽了几口口水,那香味仿佛飘进鼻子里,立即把肚子里的馋虫儿都齐齐勾出来了,但见婵儿没动筷,他也不好意思动。
萧文雄则似乎熟视无睹,他默默地坐在一方,耷拉着脑袋,偶尔抬起头,迅速地扫了连玉他们一眼,然后,又飞快地低下头,不出一言。
倒是婵儿与连玉相谈甚欢。
“你们晚餐……每天都是……这么丰盛?”
连玉本想说“奢侈”的,恐拂了人家的盛情,遂改作“丰盛”。
她很诧异地看着婵儿,她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奢侈,其实,大火锅一个足矣,荤菜三两个,羹一个,点心两盘,足矣,不过四个小孩啊。
“……”婵儿语塞,自己也不明白,因为素日,爹爹也是节俭得很的。
“老爷一向节俭,但今日,老爷说,今日来贵客了,要好生款待,所以得意叫管事去集市买来做的,还请了最好的厨子上门来做!”
老仆吴妈冲着婵儿使了个眼色,抢着答道。
“恩,也许就是因为今天你们来了,所以爹爹很高兴……”婵儿看着连玉,用命令的口吻:“咱们开吃吧,今天不吃完,大家不许走……”
“就咱们?……”连玉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不,还有吴妈和丁香。我们只管吃,吃剩下的,由丁香和吴妈负责净盘!”婵儿任性地拿起筷子。
连玉不经意地看了丁香一样,丁香的目光也向她慢慢移过来,落在她的面孔上。
连玉发现她的目光有些躲闪和游离,暗想,什么时候能呆在这里,和丁香姨说说话,看能否套出那日的情形,光听婵儿的转述,总是不行的,偏题走样的事,时有发生。
宋爷爷临终前告诉她:人们说,凡事耳听为,眼观为实,不可轻易听别人的判断。凡事,自己该去探一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