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谭家,秘术第一。
这是对八大世家中的谭家的评价。这里的“第一”不是指秘术的强度,而是它的数量,号称道藏中所记载的秘术,谭家掌握了其中一半。这一半可绝对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十四股势力各自只有十四分之一的收藏,谭家依靠流散在外面的传承和各种交易,才终于达到现在的一半。
付出极大代价的这一半秘术,当然也产生了巨大的价值,如果说各个世家的根基是各自经过很多年来推演创造出来的嫡传秘法的话,谭家的基础就是这庞大的秘术。道法十三术他们也是修炼的,却是作为菜鸟入道时的入门课程,每一个成年的谭家子弟至少熟练掌握十门以上的秘术,嫡系子弟是三十门,有继承家主资格的几人要掌握到一百种以上。
一百种是什么概念?几乎打个哈欠都算是施展秘术的程度,派出些奇装异服又算什么?当然,这也成了他们的标志,穿着奇奇怪怪的衣服施展奇奇怪怪的能力,那就一定是他们家的人。
这种简单的一而二的问题,对于钟魉当然看得出来,而他在更早之前就已经知道一件除了谭家人都不知道的事情:谭家人主修的从来不是外人想象中的秘术,而是算术。
这一点起初令钟魉很奇怪,主修算术的不是应该是红河章家那种全身进化到只有脑子的家族才会做的事情?转念一想,谭家的秘术储量之多天下无双,谭家每一个子弟掌握的秘术自然也很多,然而这些秘术又该如何转化为战斗力呢?这就依靠算术的编排能力了。
然而很多人想不到这一节,他们想当然地认为秘术学得越多自然就越厉害——因为再没有其他人能拥有这么多秘术,自然也就不知道秘术多了,临战的时候会有多么艰辛。
对于那十几个人逃回来的剑修,钟魉并不放在眼里,哪怕加上那两个有可能也会点坑人秘术的站桩也是一样。只有九个谭家的人,他才有点兴趣。现在这场面,他们应该不会派太过边缘的子弟,至少也得是嫡系,那就每人至少有三十种以上的秘术,“看来这次能吃个够了,上次遇到的谭家人只有一个,根本没有吃饱啊!”
只有钟魁发现了这个眼神,其他人对钟魉有些神经质的表现没感觉到惊讶,钟魁却看出些不对劲,“怎么感觉这个眼神以前在哪里见过?”
面对修为八品,能力是“咫尺天涯”这种稀有秘术的钟魉,看那几位谭家人的架势,明显是一上来就要直入主题。毕竟这人的性格有缺陷,万一什么时候抽筋不想跟他们耗了,直接一口气解决他们怎么办?虽然号称秘术第一,他们几个可真的没有信心面对永远能躲到安全地区的钟魉。
至于剑修,很苦逼地沦为配角还什么都说不出来。很久之前曾有先辈高手放豪言说,“一剑破万法”,说的就是剑修练到极致,不管遇到什么敌人,无论是妖魔鬼怪之类的异类,还是各路术界强者,只需要一剑过去就可以马到功成剑起头落。然而说这话的先辈高手忘了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这一切美好的结果,需要剑修练到极致,但什么是极致?八品的剑修虽然不多,每代都有两位数,然而这些人对所谓的“一剑破万法”境界也是可望而不可即,难道必须达到数万年以降没人能练到的九品?
钟魉可不管剑修什么修的,只要站在他面前就是他的敌人,也都是打不过他的敌人,“玩玩嘛,”想到之前和之后那些愚不可及的,完全搞不懂双方差距的敌人,钟魉无奈的同时,更多的是兴奋。
“其曰,山高天地大,深海铸铁塔,”秘术也不是单独被发明出来和存在的,大部分都来自道法十三术的各种变化和衍生,一个谭家人首先发难,很明显,他用的是从真言术衍生出的空间向秘术。这是他们的一种猜想,咫尺天涯当然是遇到抵挡不住的攻击就会迅速脱离,那么如果周围的空间被封死,他又能跑到哪去?
第二个紧跟着出手,同样是锁空间,然而这人的秘术让人有些看不懂:他只是一个劲儿拿符,然后贴符。就在大家产生“这个谭家人不是来搞笑的吧”这个念头的时候,很多人愕然发现,他拿出来的符好像和他们学到的不一样。
“郝姨,这些都是封符和禁符,的吧?我没看错吧?”钟魁的眼神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周围空间的每一点变化,却只能朦胧看到那些道符上的些许花纹,似乎有一种力量在抵抗他的窥探。
得到郝姨的肯定答案,钟魁反而更加诧异了,因为那人的速度很快,已经扔出来至少二十五六万张封符禁符了——之前说过,同一个人同一种道符的堆叠是有限制的,哪怕是一万张道符的积累都困难至极,就更不要说几十万张了。“难道这人所谓的秘术天赋就是可以堆叠同种道符?”
“少爷,那可不是一种封符禁符,一共有七十二种,”还是钟魅懂行,而且很明显,他的眼睛开始放光,似乎对这个人的渴望比眼前这场定生死的战斗还要大,“这人的天赋就是学习这些属性近似的封符禁符,在道藏中属于秘术,日常战斗中却几乎用不到这么多种,除非是面对实力极为强大,需要强力封锁空间的时候。”
不用多说,钟魉在他们面前就是这样的人,实力强大到他们必须封锁空间才有少许底气指望可以抑制住咫尺天涯。当然,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而已,钟魁都不用多去思考,只是看着毫不担心的钟魅就知道以钟魉的实力是根本不在乎这些小手段的。只是每当他回忆起钟魉方才挂在嘴角的怪异的笑容,都觉得这笑真的很熟悉,然而记忆里又真的没有见过有人是这么笑的,“见鬼,我这是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