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玉做掌门,首先峨眉派的那些师姐师妹就不服气,论资历,红玉只是新人,论修为,红玉只不过刚刚入道,也没有为峨眉派立过什么功,建过什么业,有什么能耐做掌门,分明是师傅偏心。
这些人平日里就看不惯师太偏爱红玉,也有担心有朝一日骑在她们头上的意思,不想这一日来的这么快,等师太走之后,便跟本不把红玉当掌门看。
七公主自然是明白这些人的心思,便找到大师姐,对大师姐说:“师姐,我知道你们对红玉做掌门不服,如果你支持我做掌门,我可以将红玉等人赶出峨眉派。”
大师姐冷笑道:“想的倒美,我凭什么支持你做掌门,你做掌们我们就服了,笑话。”
七公主也不着急的说:“不瞒师姐说,我也无心掌门之位,只是想暂代一段时间,待我报了仇,雪了恨,我就把掌门之位传与师姐,这样如何。如果师姐现在要做掌门之位,恐怕别的师姐也不会同意,这样峨眉派势必四分五裂,这也并非你所愿吧。而我来暂代掌门之位,算是一个折衷的办法,一个暂代,便给了别的师姐希望,也算是比红玉做掌门有利一些了经,这样不仅可以替师姐出一口恶气,还可以平息本门的矛盾,何乐而不为呢。”
大师姐被七公主说动了,心想凭这七公主的修为也翻不出自已的五指山,便欣然同意。
皇宫中见惯了勾心斗角的七公主的心智,岂是这些长年山中修行的人可比的。不过七公主确实无意久居掌门之位。
大师姐串通好别的师姐招集本门弟子开会,宣布她们不承认红玉做掌门之位。七公主更当作红玉等人的面数落她们:“你出身青楼,偷盗玉玺,不佩执掌峨眉,让峨眉蒙羞,我们深山修行,图个干净,守方静士,岂能让你们玷污,又岂能受你的领导,让你当掌门。师傅她老人家不知情,才让你做这个掌门,今天众师姐,德高望重的师姐,还有天真无邪的师妹们,都容不下你做掌门,最好自行交出掌门玉指环,免得伤了门人和气。”
七公和说的理直气壮,听得众师姐师妹哗然,她们哪里知道这些情况,七公主要不说,她们还真朦在鼓里,这下这些师姐师妹们更是非要红玉下台不可了。
其实七公主可以唆使别人去说的,但这里除了自已还有谁知道这些情况,指使别人说,红玉也会知道是自已唆使的,还不如自已当面说出来,倒显得磊落大方。而且,自已也为峨眉立一功,同时也高调亮亮相。
这下反红玉一方找到了最有力的借口,群起起哄,不认红玉这个掌门。
红玉是师太钦点的掌门,说换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那些很是效忠师太的人,而又没有野心的人,除了一部份觉得红玉不是很适合做掌门,保持沉默外,还有一部份很是支持红玉。最支持红玉的当然是水灵,妩媚,妖娆,三位一起从怡红院而来的姐妹了。但显然,红玉一方抛力较弱。
此时大师姐站出来了,故意语重心长的说道:“我看大家各有各的意见,为了维护本派的团结,现在实不宜立掌门之位,我想这也是为了师傅好,师傅知道了也会同意的。依我看就由七公主暂代掌门之位,找到合适的人选后,我们再来定掌门之位如何。”
大家一听这个办法也还可以,反正红玉做不了掌门,七公主自然也做不了,让她暂代也行。而由红玉暂代自然不行,因为红玉是师太指定的掌门,让她暂代,不是让她把位置坐实吗。
所以便有师姐附和说:“我看这样最好,七公主也是师傅看中之人,这点我想大家都知道,让她来代理是不错的提议。”
很多人都点头以示同意,而且还有不少交头接耳,氛围好象缓解了许多,那些闹市的人心情也舒坦,神经也放松了。
红玉却也不是怕事之人,坚决不交出玉指环。反正师傅健在,师傅传位于自已有目共睹,看她们敢造反不成。
但利欲熏心的大师姐可顾不了那么多,一把就抢了红玉的指环交给七公主。七公主得了指环,大师姐带头跪拜,七公主意气风发。其初支持红玉的一些人见大势也去,也便无奈的一起跪拜。只有极其少数人对这种形为很是不满,不愿跪拜。七公主便趁机下令将这些人和红玉逐出峨眉派。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七公主这么做一是趁有大师姐支持,自已好立立威,二是赶走红玉,免得日后给自已惹麻烦。七公主恨红玉,但眉峰师太告诫过她,要她们和谐相处,化干戈为玉帛,所以七公主只想把红玉赶走就行。眉峰师太对她有救命之恩,她不能违背师太的意愿,只是这掌门之位重大例外。再说了,听说还是红玉求师太去救的她们,而且红玉和赵梦仙关系也很好,七公主也不能做的太过份。甚至师太还说她们同气连枝,这点七公主不太清楚,也迷茫,总觉得她们二人之间有种特殊的关系,所以,她更不愿轻易伤害红玉。
红玉等人被逐出师门,水灵对红玉说:“红玉姐,师傅传位于你,你才是正宗,昨门不如另立山门,和她们分庭抗礼。”
大家都一至同意,红玉淡淡的说:“算了吧,峨眉派只能有一个,我不愿看峨眉派分崩离析。否则师傅知道了会伤心的。她们想当掌门,就随她们去吧,只是希望她们能把峨眉派发扬光大。”
妩媚又问红玉:“师姐,那我们十几号人怎么办,该去哪里。”
红玉说:“大家放心,既然师傅将你们交付给我,又是我连累了大家,大家又愿追随于我,我会给大家想个好出路。既然我们已步入修道,自然还得修道,干脆找个不错的地方,重新开始。”
妖娆,妩媚,水灵等都觉得不错,便说:“这样,红玉姐还做掌们,我们另立门户如何。”
大家都觉得这是自然的是,红玉却感到为难了,那样的话不是背叛师门吗?但也没办法啊,自已也被逐出师门,又不愿分庭抗礼,自立门户就自立门户吧,反正还是师从于峨眉,只当是峨眉的外延。
于是红玉等人找了个不错的山峰,自立红门,红玉为首任掌门,潜心修道。此时的红门相对于别的修真门派自然不起眼,但比起那些武林门派却也是显得神秘莫测。
七公主在大师姐的帮助下,坐稳了代掌门之位,大师姐只望七公主早日复仇复国好传位于自已,这样以迂为直,不愧为夺得掌们之位的好办法,所以对七公主的话也是言听计从。
此时的天下也是步青云做皇帝,七公主的主要敌人从王丞相变成了步青云。赵甲盾入大海无处可寻。七公主派人纠集了赵甲的残部,其中包括左路军罗将军部。又联络了右路军张铁成部,还有占山为王垂死挣扎的中路军,组成了一支复国联军,定都成都。
对于原中路军本是南国的叛军,攻打过京城,造过反,按说红玉是不应将其纳入麾下,但此一时彼一时,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敌人的敌人也就成了朋友,这时非常时期所需要的。当然中路军也不是没有顾虑,七公主自然是心中有数,更是亲自出山劝说,意思是说,原先中路军造反是因为红玉和王丞相施的奸计,中路军也是被逼上梁山,如今事情也经查清楚了,希望中路军能与自已联手,重新复国,建功立业。
中路军被步青云逼的没了出路,不与七公主结盟的话肯定是凶多吉少的,既然七公主笼络他,便同意了,至少眼前之危可解了,日后等自已立了功,建了业,七公主也不能说了话不算话,自已算是被招安了。
这些势力原本一盘散沙,被步青云灭掉是迟早的事,他们的出路就三条,要么投降,要么联合起来殊死搏斗,要么解散。谁都不愿放弃也有的权利,所以谁都不会解散自已的部队。投降是可选,但前途就很难说了,既然参与了群雄逐鹿,又岂能轻易言败,所以七公主振臂一呼,这些人自然就围绕她转。
七公主是王室正统,又颇具能耐,而且被神秘高人所救,自然在天下人心中更多了几分诡谲,一时间天下诸候又信心百倍了。
由于修道界不宜与凡人争斗,七公主没有以峨眉派的掌门身份出现,而是以南国七公主的身份。陆续有前朝的旧部来投靠,比如被赵梦仙在杭州城放了的侠客,还有七公主以前的护卫,这七公主看来还挺得民心,也很有声望。
南国混乱之际,北边的金人开始南下,想要一举统一南北,扩大地盘,壮大势力,好与蒙古元人对决。步青云派步将军御敌,自已亲自督办粮草,看起来势要与金人决战到底,金人见步将军战力非凡,觉得对峙下去捞不到好处,对方不可能退让,所以不敢恋战,怕偷鸡不成倒蚀把米,被元人趁机攻打,所以草草收兵。
这金人原以为南国混乱,新朝势弱,是块软柿子好捏,却没想到步青云如此厉害,是步青云超出了常规,也是金人大意了些。不过面对步青云这种情况,很少有人能拿捏得准他的实力的。当然被软禁的王丞相是金人可以利用的,但金人根本就不知王丞相被软禁何处,而且就算知道了,也不容易把他救出来,就算救出来,也不一定能对步青云有多大威胁。从此,金人不敢在小视南国新主。
步青云经过朝议,重新实施王安石那套变法,虽然变法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有所阻力,但很明显是需要的,所以步青云下定决心去做。变法以鼓励生产,训练民兵,广开海路为主要目的,这样就能解决了兵源,财源,也稳固了社会。步青云的措施有所成效之后,便急于用兵了。这急于用兵,一是步青云的事业心,二是越早清除异已,自已越安全,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此时的天下,当属北边蒙古元人势力最大,趁南国分崩离析,蒙古人想一举灭了金人,然后再解决南国。这是一条好策略,金人刚和南国打过一仗,两者一时难以联合,最主要的是南国内乱,势力大减,就算金人和南国联合,元人也不太放在眼里,顶多僵持下去。所以,蒙古人开始对突厥金人进攻。
得知此情况,步青云觉得必须马上平定南国,由于南国其余势力看起来都弱,平定南国后自己势力将更大,而元人和金人势力差别不是很大,一场大战势必两败俱伤,就算元人胜了,也会是惨胜,只要时机把握得当,自已便可以趁机一统天下。不过速度要快,自已和元人之间,实际上在进行一场速度时间上的赛跑。
于是步青云招集文武百官,上朝议事。议事的重点是,如何用兵。
有朝臣建议先联合金人,打败蒙古人,这样三足鼎立,较为安全。
便有朝臣反对说:“攘外必先安内,先平内乱,再谋北夷,是上策。”
此话一出,便有朝臣不满的说:“天下一家,何为内,何为外。”
又有一个显得较为撕文的朝臣说:“南国富裕之地,平了内乱,守一方净土,让百姓安居乐业,便是万民之福。胡人强悍,实不宜与之为敌,能守疆固士就万幸,莫要与胡人挑起战端。”
这话一出,激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这是明显的偏安一隅的思想,这也让步青云眉头一皱,颇为不悦。
步将军自然也是不快,便出例说:“是哪个前朝旧臣,当惯了胡人顺民,又跑到新朝来当了。我看是太执迷于道家的小国寡民,倒不如去修道练丹更适合。跑来做什么官,出什么仕,还长他人志气,灭自已威风。”
那撕文的朝臣也不怕事,见步将军对其人身攻击便说:“匹夫之勇,岂能拿生灵当儿戏。”看来这朝臣还挺执拗的。
步青云见状说:“好了,众爱卿不要争了,政见不同,犹如诸子百家,各有所长,百家虽好,但天下之事,只能独尊儒术。治国,齐家,平天下,应是你们这些读书人要牢记的。天下一家没错,不过也不能操之过急。虽然兼听则明,但朕志在天下,欲与众爱卿共建宏图大业,所以,朕想听听你们对此有何高见。”
步将军见步青云发话了便也不再和那朝臣理论。直接献言道:“吾皇雄才大略,当成天下之主,天下万民之主,让天下人共享吾皇恩德。”
其余朝臣见步将军如此说,便也随声附和。步青云这些时间来的表现,还是赢得了不少朝臣的心,所以他们的附和很多还是发自了些内心的。
便有朝臣说:“让商贾百姓自由往来,便利生活增加财富,让人文科持畅通无阻推动发展,让天下风雨同舟,祸福同担共享,如此伟业,放眼当今天下,也只有吾皇才能办到。”
步青云听的高兴,不过都只是些溢美的话,步青云对这些话虽不反对,但他还需要听实质性的话。
步将军便说:“如今之势,依旧看来,先平内乱,再定胡人。依托南国这富,变法之利,圣上之英明,到时绝对可以与胡人一较高下。”
步青云听完,点头赞许说:“步爱卿之言甚合朕心意。不过要速战速决,与元人赛跑。如不能速胜,当另图良策。另外,朕想要告诉各王公大臣,南国尚小,只有开疆扩土,方可壮大实力,这样,退可以保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欺凌,进可以再建奇功一统天下。天下之势,分分合合,分则伤,合则利。天下原本就是在不断的融合中前行,不是融合别人就是被别人融合,总之国强****优,为了子民的利益,众爱卿须同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开创伟大的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足够的优秀,我们才能足够强大,才能长久的传承,才能不断的去开创去融合,才能更好的造福于天下人类。”
步青云最后说:“朕与众爱卿,与天下子民是一个集体,是一个民族,大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众爱卿要有团结意识,民族意识,要有那种精神,否则就会是一盘散沙,又如何凝聚人心。”
朝臣们听得心服口服,觉得步青云说的很透彻实在,都不禁口呼吾皇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