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莲是希望赵梦仙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但赵梦仙并没有那样的信心,只是想努力修仙,尽早获得神通本领。所以赵梦仙的举动是随心的,随意的,包括那份从容,他不认为自已有什么出众之处。当然,就算需要掩饰,这份从容也没有多大掩饰的必要,最多别人觉得这个人心态不错。
意念对于修仙来说是很重要的。修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往往看不到希望,这就要求修仙者耐得往寂寞,经得起诱/惑,没有坚强意念的人是很难有修仙的执念。
人往往对某种事情俱有执念,但这无不是以拥有坚强意志为前提的,所以修仙必考意念。为什么是意念而不是对修仙的执念呢,是因为有坚强的意念是种子,有了种子,就可能生出对修仙的执念,这样也就有了修仙的资质。
这样的考试要求,还是算很宽容的了,不仅如此,九华山考意念只需中等以上水平就行,并不追求最好,这样便给了很多人机会,这些人步入修仙后,还可以再修意念,而且就算意念不算最坚强,运气好的,还是可以修仙成功。一般来说只要他们梦想修仙,那么他们就会有修仙的执念。
赵梦仙走过意念门,意念门竟轻微的晃动了一下,幸好是轻微,否则必将引起众人的注意。这就是感应,意念门感应到了赵梦仙的执念。赵梦仙对修仙有一种执念,不过这种执念不是源于对仙的崇拜和对仙人生活的向往,也不是直接源于渴望修仙也改变命运,而是源于对于爱情的执念。因为对爱的执念便有了对修仙的执念。
赵梦仙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今生的他对若水的情,刻骨铭心,海枯石烂永不改。这份执念之深世间少有,所以连意念门都为之感慨。毕竟这意念门是仙人神通,也是有灵性的。
走过意念门,清莲在赵梦仙体内沉默不语,她第一次感受到这世的赵梦仙和千年前的赵梦仙的最大变化。如果说千年前赵梦仙也爱若水,但绝对没有这么深,难道这种爱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世一世的加深。那么自已和赵梦仙的爱呢,会不会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世一世的加深呢。如果不能,自已和若水之间究竟差别在哪里,赵梦仙和若水之间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或许只是因为千年前若水被胡姬所害,自已才有了和赵梦仙在一起的机会,那么今生呢,是不是若水还在胡姬的手里,所以赵梦仙才念念不忘,而自已又才刚刚出现在他的世界里的原故呢。无论是怎样,清莲有了一份醋意,也有了一份惆怅。
所有考生都过了意念门,这些考生又被无形的力量分流,这回除了分流出局的人外还剩下五千人左右。三道门分流出局的人九华山都会让他们染些仙气,保百病不生,然后传些简单吐纳灵力和修道之法,让他们可以用来强身健体,以算对其厚待。但同时对这些人强调,他们因为条件有限可能并不适合修仙,让他们不要执迷于修炼,偶尔练练强身健体就行。最后便派人以御剑腾飞之术悄悄将这些人一批批送回了原来的地方。
广场上剩余的五千人又被再次分流,儿童被分流成一个方队,有修为的被分成一个方队,没修为的少年被分成一个方队。赵梦仙自然在没有修为的少年组,这一组有两千多人。
主持考试的长老一挥长袖,三道门凭空消失。长老高兴的告诉大家,他们通过了考核,正被录用。考生们这才彻底将心放下,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微笑。
长老对新生们说:“各位新生,今天,按惯例,我们的仙尊将为大家讲道,请大家仔细聆听,对日后修仙大有好处。”
新生们听说仙尊要亲自讲道,个个兴奋不已,都高声说:“是”
此时,广场上又多出了几个方队,一个是外门弟子方队,一个是内门弟子方队,一个是长老团。这些人都是被按惯例抽调来聆听仙尊讲道的。
出局的考生没有被安排听道,一是因为听了对他们也没什么作用;二是因为不想让他们在修仙这条道上纠缠的太多,浸染的太久,免得更加念念不舍,更加难以释怀,更加觉得遗憾和纠结。
九华仙尊悬浮着出现在半空,长衫无风自动,身体外溢出一缕缕祥和之光。九华山的弟子个个带着敬仰之情,这就是他们的仙尊。新入门的弟子更是顶礼漠拜,更有甚者行了跪拜之礼,这就是传说中的仙人,九华山最神秘最有权威的人物。
九华仙尊开口道:“今天例行为新入门的弟子讲道,九华弟子尽可席地而坐,安心听道,若有所悟,便是你们的造化。”
广场上的所有人都整齐齐的席地而坐,竖起耳朵,听仙尊讲道。
仙尊首先讲了一下新生们考试过的三道门的作用,并强调修仙善心,体质和意志的重要性。考生们这才恍然大悟。
仙尊继续说:“修仙必先修道,修道分九品,一品为最高。现今为止最常规最好的修道方法便是修练金丹。一品修士过后方可成仙,仙又分九品,一品为最大,一品之上便是上仙,上仙之上还有什么,便不为人知。成仙必备三个条件,一是修为达到一品修士之上;二是善行功德圆满;三是某种认知达到某种高度。
对于修练金丹,以后由各自的长老给你们讲解,本尊这里说说为什么要善行功德圆满。修士的气称为灵气,仙人的气称为仙气,而仙气却是因为灵气融入了善而成。善是一种力量,有种神秘的力量,善也是一种精灵,也可以修炼达到某种升华,当善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升华,善的某种特殊力量就会显现出来。
仙气是柔和的,可以滋补人身体的,对人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正与善的特征相融,这并不是巧合,所以仙气,我们可以称之为善气。
当然这里要强调一点,如果以功利心去求善,那不是完美的善,善要由心生,由心生而自然成天道。当然因为需要善而行善,总比作恶强很多,所以劝世人行善积德,知其利善,以利导之,不失为有益的方法。当然让世人知其善好,以心养之,更是更佳。这些都有待门下弟子日后去做的事。”
九华山的新弟子听得惊诧不已,暗暗的默记于心,这是仙尊讲的话,很有权威性。
仙尊继续说“认知,也就是对事物的认识,其实就是学问,有学问的人知道善恶,好坏,对错,是非,学问高到一定程度便称圣人,圣人之上便是先知,而要成仙,肯定应比先知懂得更多,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要不然何以配称作仙,这也是冥冥中的注定。
而认知也是一种力量,除了冥冥中在成仙中的特殊作用外,其本身对于仙来说是一种比法宝更有用的东西。道法自然,自然生万象,万象皆可成道,即任何一种认知都可以修成道,对情的学问,可以修成情道,对生死的学问可以修成生死之道,对善恶的学问可以修成善恶之道,就连声音都可以修成道,叫音道。而道,便是一种神通。修道以成仙,不修学问又何以得道,不得道又何以成仙,仙就是道,修仙就是修道,这就是世人所说的仙道。任何一种道都有仙与之对应,比如雷仙,电仙等等。”
九华仙尊说到这里,看了看新弟子中的一人,此人便是赵梦仙,赵梦仙和众多弟子一样,对于道还很茫然,虽然大家都明白仙尊所说的道就是指学问,但学问和仙的具体关系,有点抽象,有点云里雾里。不过大家总算明白了什么叫修道以成仙,知道了修学问是修仙中的一环,更有弟子明白了学问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仙化。
赵梦仙想的更多,他想到了世人常说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那么通道通道,道就是通了,通了就能达,就能成仙。原来仙道本就在人间,就在人们的日常哲理之中,只要善于感悟,便与仙有缘,难怪仙来源于凡间,凡间便是仙的根基所在。所谓朝闻夕死,世人常指对迷惑的看透,明白,是一种心灵的释怀,表示对未知事情理解的重视,达到通透而欣慰,对应仙来说,应是朝闻道而夕死,一死一生,死了凡人之躯,而生了仙人之体。九华仙尊给的信息量太大,赵梦仙要日后慢慢思量,如今不能更多的去深思,只能任由大脑随意的闪现一些见解,如灵光一般。赵梦仙时不时收住就要奔放的心神,他还得继续听仙尊讲道。
九华仙尊继续说:“还有,比如,梦。梦也可以修成梦道,以梦入道,以道成仙,可成梦之仙。”
说到这里,仙尊又看了看赵梦仙。赵梦仙听到以梦入道,以道成仙时,思绪万千,这是不是在说自已呢?由于赵梦仙因为清莲的原因,对梦有着深刻的体会,梦对于赵梦仙特别的熟悉,有种特殊的,但又很朦胧的,说不清的认知,所以赵梦仙对于仙尊说的这几句话触动特别大。
在赵梦仙看来,难道自已的出路,方向在于梦,以梦入道,以道成仙,难道自已要感悟的便是梦。
赵梦仙想到这里,眼里露出了惊喜与狂热,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仙尊微笑着点了点头,赵梦仙的双眼也望向了仙尊,四目一对,赵梦仙立马把目光收回。仙尊的双眼太有神,仿佛看穿一切,赵梦仙的心神,还不足以和仙尊一对。在仙尊面前,赵梦仙就是卑微的尘土,岂敢与日月争辉。
不过在赵梦仙的心里,深深的感激仙尊,这一次,分明就是仙尊对他的点化,众多弟子中,为何仙尊独对自已如此用心,哦,或许,是因为仙尊还记得自已就是千年前那个赵梦仙。仙尊是仙,能记住自已,肯定有莫大的缘份。仙尊是神,能了解自已理所当然。记住了自已,又了解自已,点化自已就轻而易举了。
其余弟子不知仙尊因何而微笑,都面面相觑。
仙尊话题一转,继续说道:“这个世界分为人、道、仙、妖、魔、冥、佛,灵八个界面,灵界就是指精灵,一种灵类,存于其余七界之中。灵类,比如龙族,便是灵类的一种,而且是灵类中较大较显眼的一种。由于灵类分散只是七界中的点缀,而且不多为人熟悉,故人们通常不将之视为一界,故天下又有七界之说。
道、人、妖,冥这四界同属一个空间。仙界是一个空间,佛界是一个空间。这三个空间是并列存在的,仙界和佛界相通,而人、道、妖界却与之相隔离。人、道、妖界和仙界空间以南天门为相通,与佛界以方便门相通,当然人类进了仙界也可进入佛界。
魔界的空间是与人、妖、道,冥的空间重叠的,他们之间的往来需要通过魔门。这些重叠的空间相互之间互不影响,比如同一个位置在人界可能是一条河,在魔界就可能是座山。那么人界在原本河的地方可能偶尔会发现新的东西,我们以为是错觉,其实有可能是看到了魔界的某些东西,因为人界的空间和魔界的空间都是整体在不停运转的,有时运转中两界的某点出现了相对位置的偏差,在人界的空间的某点和魔界的空间的某点经纬度完全重合的情况下,两个空间的某点没有错位,视线便不受阻绕,一个空间便可以看到另一个空间的事物。
人界与冥界是同一个空间,但两界的物质是以不同的材质形式存在的,人界看不到冥界,冥界看不到人界,两界的物质交措也不会相互影响,比如一个人和一个鬼相遇,人和鬼都看不到对方,而且可以相互穿透对方,不受影响。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可以看到鬼,而有些鬼可以看到人呢,那是因为人界和冥界有条奈河桥,就是鬼门关相通,没有过奈河桥的鬼便可以看到人,但因为鬼是以魂存在的,所以人往往看不到鬼,除非在特殊情况下,或有阴阳眼的人。”
仙尊讲到这里,九华山的弟子也经很惊讶了,原来世界还有这么多秘密,天地之间这么多玄机,真是深不可测。
仙尊见弟子们很有兴趣,便继续说:“修仙就是修一种认知,就是探索,控索这个世界一切秘密。至今有一点我还想不通,大的极限是什么,小的极限又是什么。比如一个圆,大又能有多大,小又能有多小,如地心。小到一点,穿过一点便是另一面,但一点细分成分子,原子,离子,还能再分嘛。
如果我们能知道小的极点,按对应来说,大也应该有极点,那么,天外是天,天外的天外又是什么。穿过地心是地球的另一面,也就是小有极限,那么天外是延伸到哪里,会不会是折返回地球,真难以想象,难以想象如何折返,难以想象以何种方式折返,难以想象就算天可以折返,那真正的天外又如何才是尽头,又怎会有尽头,何种方式的尽头才能让我们能够理解接受。
无穷无尽,按人类的思维来说,路在远,总有尽头,没有尽头,真难想象,这就是人类思维的缺陷吧。或许路在地上,人类的思维也只在地球之上,那天路的思维就可能只有仙人才有机会弄懂,理解接受了吧。
人的思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是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这样玄妙,还是人的思维本身就存在弱点难以去理解这个看似玄妙的世界,不得而知。或许可能我们只是某一类生命所控制的生命,或创造的生命,他们没有给我们一个完善的思维,或是刻意制造了一个有缺陷的思维,或许他们也发现我们在关注这上问题。
他们可以消灭这些去探索这个问题的人,也可能觉得事情无关紧要不放在心上,或是不相信我们能探究出个所以然,或许他们就是想看看我们是如何探索,能探索到什么程度,看看我们的思维的运行和演化方式。
无论如何,我们要去探索,就算有生命危险,为了求知,为了人类,奉献是必要的,害怕的话就别去想。不过也经想了的话,危险是自然的,不过我们思索了这些,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说明,就算我们受制于未知生命,发现了他们的这些秘密,一般来说,还是安全的。
这些未解之谜,就是我们这些修仙之人要去破解的,或许这就是我们修仙之人的责任,虽然世事难料,还有未知的危险,在进一步发现之后会发生什么,无论如何,勇于探索是必要的。”
仙尊讲到此,内容就更加玄妙了,听得弟子们云里雾里不说,还感觉到了莫名的恐惧,和对未知世界的茫然。原来人类的根源就可能不太平,想不到从一个细小的思维特点,仙尊就能推理去如此大的隐秘,仙尊就是仙尊,观察细致入微,分析入木三分,见解匪夷所思,非同寻常。
赵梦仙第一次听说了可能有未知生命的存在,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类可能只是被别人控制的傀儡。赵梦仙和很多弟子一样,都很吃惊,面面相觑。
赵梦仙在重温九华仙尊的话,在思索关于未知生命的事。赵梦仙想,去探索未知生命的事,会不会有危险,但至少自已现在就涉足到了这个领域,暂时是没有什么危险的。为了人类,为了自已,人总得活得明明白白,所以去探索是必须的,如果不幸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不仅对个人,甚至人类整体,也没办法,不可能怕有危险就不去探索,就那样受制于人,人需要有反抗精神,人类需要反抗精神,否则存在有什么意义。再说如果人类真是别的生命所创造,那么别的生命又怎么会轻易将人类抹去呢。
未知的东西是恐惧的,但有些事情只能听命运的安排,或许再多的努力,最终人类这些探索的信息都将被未知生命抹去,那也无可奈何。
既然如些,只能努力,也需尽力,去改变人类的命运,探索思索是最基本的。
而其余各界都与人界有着本质上的相似或相关,那么未知生命能控制人类也就能控制其余各界,这真是一个可怕的假设。
或许人类只是某种生物进化而来,或许人类曾经强大过,或许就是如今的仙人,也经将创造人类的生命抹去,或赶跑,或变弱,只是经过了变迁,也经找不到那些痕迹。
九华仙尊的讲道又勾起了赵梦仙的责任感,事业心,不过以赵梦仙的能力,他眼前只能尽力做好自已的私事,就算赵梦仙有天下意识,不过事情也得有个主次。
这些百转千回,天马行空的念头,在赵梦仙的脑海里肆意横生,又转瞬即逝。赵梦仙收了心神,不在去纠结于那些还没有多少头绪,难以理解的猜测之中。眼前赵梦仙主要要做的是提高修为,进而想办法救出若水和被冷血控制的清莲的本尊仙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