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的清晨,钦差队伍早早的吃了早餐,在香竹县县令的陪同下,从香竹的驿馆出发,来到香竹县的东城门。安竹府的知府孟庆然、同知张阳、通判候丰兴等人都在城门前等候,给信王、麒麟王送行。
喝了送行酒,挥手辞别安竹的主要官员,肖弘博和石一凡各自上车,在安竹府卫军的前导护卫下,钦差车驾加速向前而去。
两个时辰之后,在官道旁边见到一个界碑,上写安山县,这就表示出了香竹县地界,进入安山县。队伍在这里歇了一会,补充了食物和水,然后继续向前。
安山县是安竹府与保安府安定县接壤的一个县。平原县与山区县比起来,地域小了不止一点,不用两个时辰就穿过了安山县,到了两府交界的一条小河边。
这条小河当地人叫明珠河,河水不深,河面也不宽,有一座木桥,官道就通过木桥连接两岸,是一座重要的桥梁,两地官府都派了人手在此守护。
钦差队伍在这里停留,一是稍歇一会,二是护送的府卫军要换人了,前来迎接的保安府卫军的马队就在对岸的木桥边等候。
与安竹府卫军挥手告别之后,石一凡上了马车,跟在前面的肖弘博的大车后面过桥,从马车里伸出头看了一下桥下,没有看到有闲人或者是小船,桥的两边都站满了公人官差一样的人,没人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队伍通过。
石一凡缩回头,心想,这肯定是清场了,连路上的行人都不怎么见,也有可能是清路了吧。
想一想就因为是钦差队伍就有如此特权吧,石一凡摇摇点,叹了一口气,不再去想这些烦人的事。
保安府卫军马队来了两百人,马是杂色马,还有几匹骡子,与河对岸的安竹府的马队一比,就落了下风。不光是马,就是站有马旁边的人,都显得没有什么精神。
带队的校尉报告之后,府卫军马队的骑兵上马,动作拖沓不说,还有的几次没有上去,更有一个上去了又溜了下来。这下子就让石一凡看到了更大的差距。
好不容易整好队形,乱轰轰的头前走了,石一凡叫过侍卫统领龙启明,头往前一摆道:“让队伍的速度慢一点,照顾一下他们。”
龙启明嘿嘿一笑,点头答应,马头一拨,往前而去。
就这样压着速度,花了快三个时辰才是到了保安府的府治保安县,中间包括没有在安定县停留节省的时间。
今天赶路的时间最长,还没到保安县城的时候,天就黑了,只好点起火把赶路。
钦差队伍没有按时到达,让保安府的官员们大为紧张,派出好几批人手前来查看,还好是在官道上,比较显眼,在高声的呼喝中,前来接应的人回转报信去了。
保安县城的城门前灯火辉煌,保安知府程煜、同知唐显宗、通判蒋士进翘首以盼,心急如焚,都站了好半天了,派出接应的人手陆续回来,说是很快就到了,可是没有见到人,还是有点不放心。这要是钦差王爷在保安府出了事,十个知府都不够砍头的。
好不容易见到远处的光亮,一串火把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马蹄声越来越大,后来就是轰然作响。
程知府的腰直了起来,脸上有了笑容,脑袋伸出去,好象要看清楚一点。
最先到的是保安府卫军,走了一天,总算是坚持下来,一个个疲惫不堪的样子,程知府的手一挥,让正准备报告的马队校尉缩回了头,领着府卫军到旁边去了。
府卫军马队的后面,出现了一支整齐的马队,清一色的禁军装束,人与马都是精神抖擞,虽说是赶了一天的路,还是显露出与众不一样的军事素养,让旁边观看的人们真心佩服。
禁军马队的中间,三辆马车鱼贯而行,当先的一辆八马拉的大车,在车夫的喝令声中,停在了保安县城的城门前。
保安知府程煜上前一步,高声喊道:“下臣,保安知府程煜,领保安府同僚,恭迎钦差信王殿下,恭迎麒麟王殿下。”
肖弘博从车上下来,与石一凡一起,向前直了两步,程煜等人躬身行礼,肖弘博一抬手,道:“辛苦各位了,程大人,本王走得慢,让各位久等了。”
信王的话形同道歉,这可不容易,程煜连忙说道:“不辛苦,王爷赶路才是辛苦,下臣在这里等一会没关系,下臣是怕路上不顺,所以才是有点担心。现在王爷平安到达,下臣才算是放下了心。两位王爷,下臣已准备好接风宴,还请赏光。”
肖弘博原本没有让保安府办接风宴,此时看程煜的样子,就与石一凡对视一眼,征求一下侄儿的意见,石一凡微微点头,肖弘博于是说道:“那就让程大人破费了。”
这位程大人没有忤逆信王,没有把接风宴安排在酒楼,而是从酒楼里订了一桌席面,此时肖弘博答应了程煜的请求,马上让人去酒楼,通知送席面到驿馆。
保安的驿馆早就做好了准备,钦差一到,各项安置事项一一的到位,安排得井井有条。很快,酒楼的席面也到了,在驿馆的大餐厅里,保安府的程煜、唐显宗、蒋士进等人,给肖弘博、石一凡,还有穆先生,举办了一场小型的接风宴。
钦差入住驿馆,驿馆外围的护卫任务就由地方官府负责,保安府抽调了不少于三百人的府卫军,把驿馆外面围了个水泄不通,一晚上的功夫,这里与外界成了隔离状态。
驿馆足够大,程煜等几个人都没有回去,就在驿馆里将就了一晚。早上,陪同着两位王爷吃了早餐,就跟着车队送到了城外。
石一凡坐在车上,视线从保安城的城门收回来,迎接着东升的曙光。这一路走来,让他对大顺官场有了粗略的直观印象,这天天接触的都是大顺的官场中坚,一方大员,面对着高高在上的王爷的时候,也是非常恭敬,至于有多少是真心,哪就不知道了。
不再去想这些没用的,按照行程,今天就可以到京兆府的长安县了,也就是到京城了。到了京城之后,自己的身份就彻底成了肖景凡,该如何与皇室相处?自己又该如何定位?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权力的地方就有争斗,何况央央大国的大顺?最高的权力就是皇帝,这个宝座目前是隆昌帝肖允昌坐着,坐得还算稳当,一坐就是三十八年。大顺这些年得益于这位强势皇帝,把内部整治得井井有条,百业兴旺,凭借着军力强大,镇摄着外邦不敢乱来。
这个没见过面的皇帝爷爷,今年应该有五十九岁了,听五叔说,这两年皇上的身体大不如前,经常忘事,容易发火,他的几个儿子都是战战兢兢的,生怕有什么事惹得他老人家不高兴,特别是太子,也就是石一凡的四叔,生性就有点胆小懦弱,特别怕父亲,有时父亲一瞪眼,就吓得要哭。这样的太子在几兄弟中的威信是可想而知。
石一凡靠趟在车上,随着车子的晃动摆着头,思绪飘向了远方,这个时候又想起来了小荷和小虎,不知弟弟妹妹现在怎样,想不想我,娘肯定要骂我,说我是个没养熟的小嵬子,就这样子跑了。想到这里,石一凡嘿嘿的笑了起来。
车子前面传来侍卫的禀报声,前面到了保安府的清安县,清安县的县令在城门前迎接。
不知不觉的快两个时辰过去了,石一凡从车上下来,走到前面的大车边,肖弘博也从车上下来,石一凡用手轻轻的扶了一下,叔侄两个就走到了大车的前方。
“下臣,保安府清安县知县肖景明,恭迎两位王爷。”一个年青人躬身站在前面几步远的地方,声音清亮,向着肖弘博和石一凡施礼。
肖弘博微笑着一抬手:“免礼,肖大人辛苦了。”
等肖景明起身,肖弘博就向石一凡介绍道:“凡儿,这位肖大人还是我们的本家,是太祖龙兴之地的族人后裔,与你是一个辈份。”
石一凡点点头,抱拳上前一步:“见过景明兄。”
肖景明比起石一凡来要大上四、五岁,见石一凡向他行礼,连忙向后退一步,摆手道:“不敢当,殿下有礼了。”又是向着石一凡一鞠躬。
石一凡上前扶起肖景明,这个年青人看上去有朝气,石一凡对他的第一印象不错,于是拉着他的手,对肖弘博说道:“五叔,在这歇一会吧?”
石一凡说了话,肖弘博肯定没意见,点头答应下来,于是队伍就在城门前的场地上休整,肖弘博和石一凡,还有穆先生,就被肖景明领着到了旁边搭的棚子里。
坐下来喝了两口茶,互相介绍了一下,石一凡得知这位本家兄长是今年考上的进士,还是一甲第九名,如今外放到这个清安县当知县,可是个比较好的安排,这里离京城不远,比较富庶,如果不是朝中有人打招呼,铁定不会有如此好事。
考中进士的一般会安排到朝廷六部观政,学习一段时间,然后或留京,或外放,象这样直接外放的,太少了,可能是皇上的意思吧,石一凡这样想着。
述了一会话,肖弘博站起身,石一凡也随之起来,歇了一会,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