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一幅字就打发了
石一凡跟西林商行的简掌柜和简管事打个招呼,问了吴东家又不在家,于是和石浩、杨氏一起告辞。.最快更新访问:щщщ.79XS.сОΜ。
出了西林商行,下一站是拜访回‘春’堂,后面是百草堂以及几个商铺。中间穿‘插’了到饭馆吃饭、逛街、购物等,一天下来,几个人是又累又兴奋,毕竟全家出动专程到林州游玩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回。
在林州又歇了一晚,早上启程回家时小虎还问什么时候再来林州玩,意犹未尽啊。
看着大车渐渐远去,一直看不到了,石一凡方才转身骑上大青马向济善堂而去。在路过一个稍大点的杂货铺时,进去购买了一应铺盖行李和生活用具,让送到济善堂去。店家一听是济善堂的非常恭敬,问了名姓,答应一定尽快送到。
石一凡先到济善堂的侧院,将马‘交’给伙计牵到马厩,又‘交’待了杂货铺送货的事,让他接一下。自己则是到了前院的管事房。
钱大管事一见石一凡进来,热情地上前将石一凡拉到椅子上坐下,说道:“小师弟,我可是等着你来呢,这都安排好了。”见他要拿出钱掌柜给的题目,摆摆手说道:“第一个题目的内容我已经知道了,是望、闻、问、切四字的望,你要在三天时间里将“望”字领会,可是有点难度。好了,我这就领你去前厅,向你介绍你的第一个临时老师。咱边走边说。”
“第一个带你的是咱济善堂还在坐堂的老大夫,黄伯安黄大夫,他在治疗伤寒方面是咱济善堂的权威,你的第一课由他给你上。”
二人来到前厅,从人流中穿过来到了第一号诊室。诊室的‘门’一般是不关的,从外面看去,只见一位五十多岁头发‘花’白身材偏瘦的大夫正在给人诊脉,诊室内很安静没人说话,四、五名家属模样的在旁边紧张地注视大夫的神情,过得片刻大夫收回手,转过身对家属说道:“还算是来得及时,再一拖就难办了。这是房劳伤寒,最是凶险。我先开一济‘药’,服了之后再看。”也不费话,提笔写了‘药’方‘交’给病者家属:“这是调胃承气汤,你到‘药’柜抓‘药’,后面有煎‘药’房,就在这煎了给他喝下去。喝了‘药’还要看服‘药’效果,后面再换‘药’方。”
一帮家属带着病人去了外间柜台,站在外面的钱掌柜带着石一凡走进了诊室。
钱大管事介绍道:“黄大夫,这就是昨天跟您说的您的临时学生石一凡。一凡,这是黄老师。”
“黄老师好。”石一凡给黄伯安鞠了一躬。
黄伯安站起来,笑着说道:“好、好,你就是石一凡?听说你是个小书法家,怎么想起来要学医呢?好,我也不问了,想跟我学得有个条件,不知你能不能答应?”
钱百钧笑而不语,石一凡便问道:“黄老师,不知是什么条件?”
“一幅字,写什么随便你,总之一幅字就可以打发我了。哈哈,怎么样?这条件够优惠的吧?哈哈哈!”
石一凡有点受宠若惊:“黄老师,能跟着您学习是一凡的荣幸,一幅字不算什么。”
“好好,那就说定了啊。”
钱百钧在旁边说道:“黄大夫,那我就把一凡‘交’给您了。”说完朝石一凡点点头出去了。
黄伯安黄大夫问道:“你的第一个题目是望,对吧?”见石一凡点头,便又说道:“望是诊断四法望闻问切的首字,可见望诊的重要‘性’。这也是钱老掌柜安排的深意。”
黄大夫接着说道:“要了解病患,最主要的是医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判断疾病的种类,这望就是医者接触病患的第一步要做的,望分为望全身、望局部、望舌、望排泄物,今天,我就具体给你讲如何望,通过望的结果来判定病者的身体状况。”
以前是闭‘门’造车,瞎琢磨。现在是开‘门’了,阳光进来了。通过第一天的学习,石一凡对于草医又或者叫中医有了新的认识。上一世接触的都是西医,从没与中医打过‘交’道,对中医没有一点慨念。不过也有好处,那就是一张白纸从头来。
当天吃晚饭时,钱掌柜问了石一凡的学医情况,黄大夫对石一凡是赞不绝口,石一凡则是如实的谈了第一天的学习取得的进步和困难。
吃完饭,石一凡从住处拿出了一个包裹,走到了钱掌柜的书房。包裹里面装的是试制的“伤寒散”和“解毒丹”。
“老师,这是我在家时试着做的成‘药’,这是伤寒散,这是解毒丹。”石一凡将包裹递给钱掌柜。
钱守仁疑‘惑’地接过包裹,打开一看,是两种不同包装的‘药’,还有一股‘药’味,有几张纸是附带的使用说明。拿起一包扁平包装的拆开,是散‘药’,问道:“伤寒散就是治伤寒的,试用过吗?”
“用过三例,效果不错,所以拿来给老师看看,想请老师给点评一下。”
“‘药’好不好还得看疗效。”钱守仁笑了笑,这个徒弟会动脑筋。“这‘药’我让你百钓师兄安排试用,等试用之后再说。”
石一凡跟着黄老大夫学了三天,钱百钓给他换了第二个临时老师。这位叫齐忠书,是一位三十多岁年富力强的大夫,善于疔肿痈疽类的治疗。
第三位大夫是李骧,五十岁左右,比较擅长中风类。第四位是王世晟,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夫,他的针灸术享誉林州。第五位是秋裳大夫,这是位‘女’‘性’,和石一凡的娘杨氏杨丽娘的年龄差不多,三十五、六岁,她可是林州府唯一的‘女’大夫,主治‘妇’科。
这样轮流的带石一凡,每个大夫的条件都是一样,那就是让石一凡‘交’一副字。这要求真心不过分。
每个大夫教的内容不一样,钱守仁出的题目,还要‘交’作业,让石一凡每天都是在紧张忙碌中度过。
石一凡如饥似渴地专心学医,他所欠缺的不是理论,《铃医录》已经给了他超越时代的东西,现在只要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他就能成为一个大医家。好在济善堂的实力够强,除了五位坐堂大夫轮流带石一凡以外,他的老师钱守仁是每天都要检查指导学业,还亲自给他示范,而石一凡的超强记忆力又保证了学习的效果。
从诊断入手到辨症开方,是石一凡学习的关键,通过各种病案的处置,更加加深了以前书本上的学习内容,几位大夫老师都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使得石一凡的医术突飞猛进。
书上学来终觉浅,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就是实践的过程,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才是明白事物规律的关键。
时间不长,一个半月的时间,也就是在完成筑基功的修炼,进入修炼护法诀第三层灵气诀的修炼之后,石一凡结束了在林州济善堂的初步学医阶段,返回了好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