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是好事还是坏事?”
“机缘不代表好坏,只是你今后改变命运的转点。”
“如此一个幼童弱子,会带给我们怎么样的改变呢?”
“当他成人后,谁也不敢保证会发生什么事!”
“你精通奇门八卦,看相算命,怎么会看不出来?”
“只因前路扑朔迷离,我凡眼俗胎,堪不破天机。如果我二师兄在此也许有得窥探。”
“听你那么说,我怎么有种很不安全的感觉?”
“水无常态,人无定数,随遇而安,随波逐流。”
“我宁可不要这样的机缘,太悬了。”
师徒两正聊着,天格提着一袋米带着一个人走了过来。
“师父,他只有半袋米。”体格弱小的天格很彪悍地往地上一掼那口袋。
“大师,我只有这点东西了,你看。。。。。”跟在他身后的那黑色面孔的男子诺诺道。
乃吉一改面色端正身姿叹道:“这位善人,我等今日为你屋内祛除晦气,并高德诵经替你全家接祸临福,你这点回报实在是。。。。。。唉!”
屋主明显是个老实人,搓着手面色苦逼地不知所措,话在嘴里流转却嘟囔着说不出来,深深低头很是惭愧。
毛向华顾大局地不发一声,但是鄙视乃吉的眼神出卖了他的心情。
“如今世俗不比以前了,想想我佛如来,他原来在舍卫国给人诵经一遍,只得了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就说他们卖的贱,叫他们后代儿孙没钱使用。到了现世家家户户都是得了发展,做了大醮,却对我门无有所出,真叫人哀怜啊!”乃吉继续叹道。
天格也哀叹一声:“师父,如今的人啊都不敬神佛了,来世如何安身立命啊?”
看到连那么小的孩子都。。。。。屋主更是惭愧,最后一咬牙,对着乃吉大大鞠了个躬,手一摊:“大师要是还看上了这屋子里的什么尽管拿吧!”
毛向华神色默然,但是却不忍心地闭上眼。
乃吉眼神没有焦点地在屋子里流转,很是失望,最后终于看了看屋外。
那里院子里拴着头矮马,正高兴地吃草,随着眼神聚焦在它身上,它突然感到了一股寒流。
。。。。。。。。。。。。
。。。。。。。。。。。。
“师父,你这样不好。”毛向华摇头道,明显不是很赞成乃吉的做法,“人家就那么一样值钱的东西了。”
乃吉高高昂头骑着矮马,本是很得意,闻言脸一拉将脚一抬:“你看看我的脚,都磨破了,你整日不给你师父出办法想便利,抱怨倒是不少,要不你背我咯。”
毛向华寄人篱下,总有不够气的时候,只好临时找队友:“天格,你怎么不说说师父?整日招摇撞骗,哪有大家弟子的风范,你说是不是?”
“嗯嗯。”天格挑着全部人的行李,很是吃力,嘴里来不及发表意见,发出的声音不知道是因为累的还是认同。
“你看吧?”毛向华得意地向乃吉炫耀自己的战友。
“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睁开你的眼看看,我做的可是正宗的走佛行为,替人消灾,降妖伏魔,匡扶正义,弘扬佛法,哪一件是你嘴里说的招摇撞骗?我心向佛,普度众生,刚才那家人家妇人受近邻激死,气场不散,混乱主家气数,看看他们一家老小蔫样,不短命也是多病,要不是我带你俩加我三人童身阳气正盛,颂那一段多面佛的《金婆罗往去经》超度亡魂,他们气数不远矣。你还好意思怪我多拿强取?唉,现在的人啊,都不敬神佛了。。。。。。。。”乃吉话还没有说完。
“来世如何安身立命啊?”天格紧接道。
“嗯,不错有进步,还知道接龙了。”乃吉十分满意他的表现。
“切,什么超度,不知道谁教你的鬼主意,按我看来,不过是情绪引发的磁场混乱,你拿个佛经朗诵共振了一遍,平复了气场,装什么高深莫测!”毛向华有自己的观点。
“你!胡说八道!”乃吉气得在马背上差点掉下来,“老师一世人格出来的的佛学道理,你岂能擅自专断,简直是大逆不道的混蛋。”
毛向华触动了乃吉的逆鳞,看他气急的样子缩缩脖子不敢言语了。
“想想老师一生通佛悟道,学究天人,可惜造化弄人,天妒英才。”说到老师,乃吉真是心痛啊,唠唠叨叨的就说道,“如此人物,内藏高论,知识海量,而且知无不言,能跟随此人真是我们几人的大造化,谁知我们几人才学到皮毛他就走了,可惜可叹可悲啊。。。。”
毛向华不置可否,扣扣鼻孔里的灰尘,然后边走边咬着指甲。
天格则听到入神了,仿佛回到了在村子里的日子,想起了那位白发的老人,身体里的潜藏的绿色石子似乎也在散发着热度。从一开始,他就认出了乃吉是大屋子里的学生之一,不过直到现在他没有向乃吉透露自己的身份,讲述自己的过往,就像初识的陌生人,从陌生到熟悉,然后干脆拜乃吉为师,为的只想离开孤儿院。他不明白目前的改变会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影响,因为在他看来,与自己过去认识的人近点似乎安全点。事实也证明了,混迹在这个如同西天取经般的组合里,虽然吃得差点,可是他不必忍冻挨饿,遭人欺凌,凡事都不用挠头应付,安于本分就可以得到过去乞讨生活中费尽心思得到的东西,这让他很满足——嗯,起码在最初的时候。
荒凉的路上,三人一骑,一前一后向着前方走去,他们似乎没有什么目的地,每过一地就停留一阵,由乃吉沿途讲授佛理,或者上门为人祈福化缘。泰国内陆的人们普遍信仰八面佛,乃吉的行为并没有引起众人的反感,本人反而挺受敬重,所以衣食无忧。虽然如此,但是因为当地的经济相较靠近曼谷府地域,没有那么富庶,几人行善得到的往往仅能果腹,所以日子过得很是清苦。
乃吉身无长物,而且并没有发家致富的俗世理想,而且意志坚定不在乎外物,能有一日三餐,铺盖睡觉就已经是很满足,他的理想就是散播道义和佛理,祛除邪魔,一直徒步直到最圣神的佛法发源地印度去,完成老师洪韦生博士对精深哲理的挖掘。但是毛向华和天格都是孩子,刚开始跟着乃吉还是挺新鲜的,时间久了,每天总是做着让他们看起来很无厘头的事情,而且孩子嘛好动,心思多,乃吉的做法想法不能和他的内心理念相符合,心思免不了就带着点灰暗的无趣和道听途说人们对金钱和富足生活追求的向往,于是气馁后渐渐就产生了些许悖逆的情绪,尤其是毛向华,在共和照耀下的少先队员,居然能在封建迷信氛围里苟延残喘——他本人的原话,这简直就是种侮辱。
鲁迅教育了一代中国人,他的理论直接影响和导致了毛向华在经历了几人花了四天功夫游历数镇却没有任何进项后,在沉默里爆发了,他在路旁将行头一卸,直接撂担子不走了。